近日,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烏蘭哈拉嘎蘇木巴彥淖爾嘎查的“流動調解蒙古包”內,蘇木司法所的工作人員正在細心調解牧民之間的糾紛,經過司法所工作人員的勸導,雙方最終達成協議。這是烏蘭哈拉嘎蘇木司法所主動服務轄區牧民群眾、積極調解矛盾糾紛的一個縮影。
走進“流動調解蒙古包”內,哈納上掛著“法律明白人之家”“法律援助聯系點”等字樣的小牌子,桌子上擺放著各種法律法規讀本,一個和諧、溫馨的氛圍彌漫在蒙古包內。
“牧民居住分散,遠處的牧民如果要解決矛盾糾紛,就必須到100多公里的蘇木?!睘跆m哈拉嘎蘇木司法所所長斯琴畢力格說。在草原牧區,地廣人稀、人員居住分散、服務半徑大、司法調解成為一個急需破解的難題。針對這一實際情況,烏蘭哈拉嘎蘇木司法所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,在西烏珠穆沁旗司法局、烏蘭哈拉嘎蘇木的指導下,走出一條富有牧區特色的調解新路子,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“楓橋經驗”的生動實踐。
記者了解到,今年6月中旬建立的這座蒙古包,設在5個路交叉處的巴彥淖爾嘎查,服務覆蓋7個嘎查、700多牧戶,共2000多人,進一步延伸多元化解的觸角,開啟解紛新模式。
牧民哈斯額爾登在“流動調節蒙古包”的調解下,爭取到草場補貼、禁牧補貼共15000元。調解不久后,烏蘭哈拉嘎蘇木司法所所長斯琴畢力格便帶領工作人員進行回訪。斯琴畢力格說明了來意,對哈斯額爾登說:“對我們的調解工作滿意嗎?”“有什么建議、意見都可以和我們說,我們會不斷提高司法服務水平?!惫诡~爾登連連點頭:“滿意、滿意,你們的服務很好”。聽到對方的回答,司法所的工作人員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此外,“流動調解蒙古包”還以蘇木司法所為主力軍,以嘎查法律明白人、人民調解員、“兩委”成員、“五老”、網格員為成員,保障調解工作推行。截至7月下旬,“流動調解蒙古包”開展法律宣講活動2次,調解30多名牧戶的經濟糾紛。
“流動調解蒙古包”實現了哪里有群眾需求就及時服務到哪里,讓牧民少跑腿,近距離享受便民服務。通過運用高效、靈活的調解新模式,將糾紛化解、普法宣傳等服務送到牧民群眾家門口,真正為牧民群眾辦實事、做好事、解難事,守護了草原一方的平安,溫暖了民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