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form id="vttdx"><span id="vttdx"></span></form>
    <address id="vttdx"><ins id="vttdx"><listing id="vttdx"></listing></ins></address>

    <em id="vttdx"><form id="vttdx"></form></em>
    <address id="vttdx"><nobr id="vttdx"><meter id="vttdx"></meter></nobr></address>

          <noframes id="vttdx"><form id="vttdx"></form>
          <noframes id="vttdx">

              首頁 > 要聞 > 正文

              【守望相助一家親】阿魯科爾沁: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艷

              仲夏的阿魯科爾沁旗,天空湛藍如洗。

              巴彥花鎮哈日哈達村的圖亞攙扶著婆婆,悠閑地溜達在鄉間小路上,兩人有說有笑,圖亞手里拿著小手絹,時不時給婆婆擦擦額頭上的汗珠。

              “今天天氣有點熱,您這后背都被汗水浸濕了,回去我給您洗個澡,再換件新衣服,就舒服了!”聽到圖亞的話,婆婆笑著說:“好好?!?/p>

              蒙古族媳婦圖亞的細心照料,不僅得到漢族婆婆的認可,也得到街坊鄰居的肯定,大家紛紛相傳圖亞是個好媳婦。

              作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旗,阿魯科爾沁旗緊密結合全方位建設“模范自治區”工作要求,牢牢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,廣泛宣傳民族團結進步故事,將民族團結進步的意識深耕各族群眾心中,“民族團結一家親”的美麗畫卷在這里徐徐展開。

              不離不棄的“相隨”

              “媽,今天做了您愛吃的豬肉燉酸菜,豆角燉土豆?!眻D亞把婆婆從炕上扶起,將熱氣騰騰的飯菜遞到她面前,并囑咐要慢慢吃。

              隔一天熬一次粥,每兩三天包一頓餃子,菜要煮得軟爛些……對于婆婆的飲食習慣,圖亞已經熟記于心?!半m然沒有頓頓大魚大肉,但盡量做到營養均衡,老人吃好了,身體才能好?!眻D亞說道。

              看著婆婆一口一口吃得倍兒香,圖亞與丈夫相視一笑。圖亞嫁到這個家庭近20年,不管是與丈夫,還是跟婆婆,不曾因為習俗不同而吵過架、紅過臉。

              “沒有圖亞,我們家現在都不知亂成啥樣了?!眻D亞婆婆告訴記者,當年在圖亞的努力下,得胃穿孔的賈連柱得以及時治療并重拾信心,現下他們一大家子又在圖亞的悉心呵護下,和睦相處、其樂融融。

              家和萬事興,如今,圖亞家的牛已由最初的4頭發展到20頭?!叭ツ?,家里賣了兩個牛犢,掙11000元,再加上地里的收入,純收入達5萬多元?!眻D亞高興地說。

              圖亞一家用彼此的尊重、理解和愛,構建了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。

              堅定不移的“追隨”

              “陳大夫,您快給出出主意!”當接到村民打來的“求救”電話,72歲的陳發立馬精神了起來。

              “早上服用氨氯地平,晚上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,看看血壓能不能降下來,還不行就趕緊去醫院?!标惏l在電話中再三叮囑。

              20世紀70年代,50多名漢族群眾來到巴彥溫都爾蘇木巴彥包勒格嘎查定居,陳發就在其中。當時,作為嘎查內唯一一名漢族醫生,陳發給人治過病,也接過生。

              “每年要給嘎查的600多人看病,先后接生過200多個新生兒。哪兒有需要,我就去哪里?!本枚弥?,誰家在哪塊,陳發閉著眼都能找到。

              近年來,由于年事已高,陳發很少再給別人看病,但還是有很多人經常找他咨詢,不管是誰他都耐心解答。

              “我想接過陳發手中的接力棒,替他走下去、守下去?!?022年,跟隨前輩的腳步,嘎查里的漢族青年呂曉波,開始了他的赤腳醫生生涯。21年來,呂曉波出診2萬多人次。

              陳發對呂曉波的影響不僅僅在行醫上,更重要的是他的奉獻精神一直激勵著呂曉波。

              呂曉波的另一個身份,就是巴彥包勒格嘎查黨支部書記、嘎查達。為了讓嘎查百姓更好地生活,2013年開始,他投入資金10萬元,帶領牧民發展鄉村旅游等增收項目,通過經營牧家樂,銷售奶食品、肉羊等方式實現戶均增收1萬多元。

              延續傳承的“跟隨”

              一大早,巴拉奇如德蘇木達蘭花嘎查的趙巖華就趕到了自己的農資店,剛開門,楊桂軍就來了。

              “巖華,我把從你這買的種子化肥錢給你,11000元?!睏罟疖娛种心弥豁冲X,數了起來。

              兩人來回推讓著,在確定楊桂軍確實不需要這筆錢周轉,趙巖華才將錢收下。

              憑著多年售賣農資產品的經驗,趙巖華曾多次帶領百姓到通遼市開魯縣購買價格便宜、質量有保障的種子、化肥,為鄉親們省下不少錢。今年,趙巖華的新店開業后,村里百姓就都認準了他們家產品。

              “現在嘎查90%的人都到我這里購買農資,錢周轉不開的,我會適當給他們賒賬。我們要把當時的知青精神發揚傳承下去,團結鄰里,共同進步?!壁w巖華說。

              20世紀70年代,一批知識青年來到達蘭花大隊,在這里與牧民同吃、同住、同勞動,成為牧民的知心朋友。時至今日,仍有一些知青時常會回到這里,盡其所能幫助鄉親們。

              “2010年,一位赤峰知青幫達蘭花嘎查爭取項目資金,打了10眼機井,助力我們建設高標準農田,增加老百姓的收入?!碧崞疬@件事,嘎查黨支部書記布和朝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
              如今,達蘭花嘎查獲得了自治區級民族團結示范集體榮譽,正在向國家級民族團結示范集體邁進。(記者  長河  魏那  王塔娜  李雪瑤  伊舒妮  新畢力格)

              鏈接:

              ★阿魯科爾沁旗精心打造不同領域、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點,擇優推薦國家級、自治區級、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,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“八進”,推動創建工作提質增效。目前,共培育和打造市級以上重點示范單位53個;年初以來,擇優推薦申報國家級示范單位1個。

              ★開展民族理論政策、民族法律法規、民族團結進步故事集中宣講50余場次。

              ★建設阿魯科爾沁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中心,進一步豐富培訓載體、拓寬宣傳渠道。截至目前,接待干部群眾參觀3500人次。

              [責任編輯:張彬]

              版權聲明

              一、凡注明來源為"正北方網"、"北方新報"、"內蒙古日報社"、"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內蒙古正北方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。 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否則以侵權論,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正北方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              三、轉載聲明:本網轉載稿件有些作者不明,請相關版權單位或個人持有效證明速與本網聯系,以便發放稿費。

              正北方網聯系方式:電話:0471-6651113 | E-mail:northnews@126.com

              今日內蒙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