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下,興和縣民族團結鄉的冷涼蔬菜喜獲豐收,村民正在地里采摘西蘭花。本報記者 張曉鵬 攝
初秋時節,興和縣民族團結鄉冷涼蔬菜迎來大豐收。種植基地菜農采收忙,銷路暢通收入有保障,許多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穩定就業,冷涼蔬菜種植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一項“熱”產業。
走進興和縣民族團結鄉大五號村蔬菜種植基地,放眼望去,菜地里的菠菜、芹菜綠油油一片,長勢喜人。30多位村民們正穿梭在菜地里忙著采摘、捆綁、裝筐、搬運,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
“我今年種了200畝菠菜,現在采摘的是二茬菠菜。菠菜一年能種三茬,畝產在4000斤左右,除去用工和農資,自己能收入50萬元?!?看著一筐筐菠菜裝車銷往全國各地,大五號村菠菜種植大戶張利冬高興地說。
“一天能采15、16筐,一筐10塊錢,一直能從5月初干到10月初,干活兒離家近,工資還日結?!闭劦皆诩议T口就能賺錢,村民李鳳清笑容滿面。
不僅僅是大五號村村民靠種菜實現了增收致富,興勝村的村民們同樣嘗到了種植蔬菜的甜頭。中午時分,走進興勝村,放眼望去,蔬菜田里綠浪翻滾,村民們正忙著收割芹菜。
“現在我們的土地都流轉給了種植大戶,流轉一畝地600塊錢,其他時間在基地打工,一年能收入2—3萬元?!苯徽勯g,村民張漢軍對自己的收入很是滿意。
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位于興和縣民族團結鄉中部的大五號村和興勝村,地勢平坦、土壤肥沃、地下水資源豐富、灌溉條件優越,特別是當地日照時間長、晝夜溫差大,是興和縣最好的冷涼蔬菜種植基地之一。
“民族團結鄉因地制宜,在全鄉中部大力發展冷涼蔬菜產業,目前全鄉種植菠菜、甘藍、西蘭花等10多個品種的冷涼蔬菜,面積達3萬畝左右?!迸d和縣民族團結鄉黨委副書記巴特爾表示,下一步,民族團結鄉將立足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,大力引進新型品種,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,不斷改進種植技術,切實提升蔬菜產量及品質。同時,以蔬菜深加工為重點,積極招商引資,加快建設萬畝蔬菜產業園區,使其真正成為面向首都的“大菜園”,讓全鄉的蔬菜產業盡快現實標準化、市場化、產業化,進而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。(記者 鄧秀秀)